【
智慧城市网 政策法规】5月16日,自然资源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以下简称新版《规程》)正式印发施行。新版《规程》要求从今年开始,把规划实施的年度“体检报告”,逐步与综合供地计划编制和自然资源领域的示范创建、改革试点单位的确定等挂钩,加强城市国土空间绩效考核。
据介绍,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印发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在全国确立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国土空间治理等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精神,新版《规程》牢牢抓住“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要求,重点围绕提高城市的宜居性、韧性和智慧水平,调整完善了评估指标和评估重点;加强“人口集聚”“空间集约”“城乡融合”“对外联通”等方面的评估内容,设置“都市圈1小时人口覆盖率”等具体指标,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新版《规程》将城市安全韧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近年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中举一反三,增设“蓄滞洪区和城镇开发边界重叠面积”指标,引导城镇科学布局,减少灾害损失;增设“城区范围及周边20公里农用地面积”指标,引导在城市近郊加强“米袋子”“菜篮子”等基地建设,提高疫情等极端条件下粮食自给能力;增设“水源地数量”指标,推动城市实现多水源保障,提升对水源污染事故的应对能力;增加老旧燃气管网改造进度及管道安全距离控制、
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空间保障、建筑垃圾处置场地设施空间保障等方面的监测评估内容,着力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
新版《规程》加强了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比如强化对空间矛盾冲突的及时识别,指导各城市定期监测各类自然资源空间布局、“三区三线”实施、规划传导衔接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情形,有针对性地完善规划及管理政策。又如,增加“空间资产”“存量盘活”等方面评估内容,精准识别存量空间盘活利用潜力区域,推动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
新版《规程》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提级为各城市的必选动作,分项对中小学、养老设施、文体设施、卫生服务设施、菜市场(生鲜超市)和足球场地等步行5分钟或15分钟覆盖情况,以及通勤时间、人均公园绿地、自然文化遗产数量等开展定期体检评估,引导城市及时补齐短板,促进各类设施供给充分、布局优化,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据悉,此次《规程》修订适应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需求,进一步强调数字化手段、智慧化方法运用,优化指标填报方式,着力解决填报任务重,数据获取难、协调难、口径不统一等问题。自然资源部提供专门开发的数字化工具,供有需要的地方选用,指标填报、计算、展示、分析等环节可全部在线完成。同时,指标总数大幅精简,明确由自然资源部统一提供6成的指标数据,地方只需填报4成的指标,有效为基层减负。
2025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于5月16日正式发布,相较于此前版本,新规程在指标体系、评估重点和实施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新增核心指标,强化民生与安全导向
1、增设农用地与水源保障指标
新增“城区范围及周边20公里农用地面积”指标,引导城郊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建设;增设“水源地数量”指标,推动城市多水源保障,提升供水安全。
2、老旧设施与公共空间监测
专门增加老旧燃气管网改造进度及管道安全距离控制、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空间保障等监测评估,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估标准
1、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从推荐动作升级为必选动作;
要求中小学、养老设施、文体设施、卫生服务设施、菜市场和足球场地等设施的步行5分钟或15分钟覆盖情况全面体检。
2、细化设施覆盖指标
包括“社区小学步行10分钟覆盖率”“社区中学步行15分钟覆盖率”“社区养老设施步行5分钟覆盖率”等,直接关联居民日常需求。
三、优化指标体系与实施机制
1、指标数量与分类调整
总指标数量增至110项(基本指标33项+推荐指标89项),覆盖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大维度,新增“城市韧性”“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空间保障”等细分领域。
2、数据驱动与动态监测
强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应用,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实现指标自动计算与动态预警,提升评估效率与准确性。
四、强化规划与治理联动
1、评估结果挂钩供地计划
从2025年起,城市体检结果将逐步与土地供应计划等挂钩,推动规划实施与资源配置的协同优化。
2、社会满意度评价常态化
要求开展“规划实施社会满意度评价”,通过“幸福测量仪”等APP实时收集市民意见,将群众感受作为治理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
五、试点与推广结合
部分城市(如北京、厦门、广州等)已积累实践经验,新规程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发展阶段选择推荐指标,鼓励增设地方特色指标,兼顾统一性与差异性。
综上,2025版新规程通过细化民生保障、强化数据支撑、推动治理闭环,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体检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旨在构建更安全、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