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慧城市网>智慧环境网>资讯列表>《东方枢纽中心区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出炉

《东方枢纽中心区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出炉

2025年04月01日 17:02:40 人气: 5456 来源: 浦东发布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对东方枢纽的目标定位要求,更好发挥上海“四大功能”的目标导向和集成效应,将东方枢纽打造成为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落实“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引领示范区,上海东方枢纽投资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东方枢纽中心区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以下简称《专业规划》)。
 
  经过多轮研讨和专家论证,近日,市经济信息化委正式批复了该《专业规划》。接下来,市经济信息化委将协调各方力量,推进《专业规划》落地部署,整体提升东方枢纽区域内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专业规划》以“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绿色集约、全域融合”为核心理念,聚焦东方枢纽中心区建设,全面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旨在将东方枢纽打造为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的新标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助力中心区成为“枢纽东方,智联全球”的枢纽大脑。
 
  一、构建全域覆盖的智能底座,支撑“双城”立体发展
 
  5G设施深度覆盖,赋能智慧应用
 
  《专业规划》明确,将在东方枢纽中心区实现5G网络的深度覆盖,确保包括地下空间、地上建筑群以及交通枢纽等在内的各个区域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5G服务。这将有力支持区域内诸如智能交通、智慧商业、智慧办公等各类5G应用场景的落地,提升区域的通信能力和数字化水平,为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
 
  双千兆向双万兆演进,打造高速网络
 
  《专业规划》致力于构建东方枢纽中心区的双千兆网络,并逐步向双万兆演进。一方面,加快5G网络的升级和优化,推动5G-A(5G-Advanced)技术的应用和6G网络试点,满足区域内高密度人群、高流量数据的传输需求;另一方面,推进光纤网络的建设和升级,实现万兆到户的有线接入,为用户提供超高速、大容量的网络服务,打造国内领先的网络连接环境。
 
  边缘算力节点合理布局,提升计算效率
 
  考虑到东方枢纽中心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和城市功能核心区对实时数据处理和快速响应的高需求,《专业规划》提出在区域内合理布局边缘算力节点。通过在靠近数据源和用户侧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对数据的就近处理和分析,有效降低时延,提高计算效率。这将为智能安防、交通调度、商业智能等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提升区域的智能化运管能力。
 
  二、创新示范引领,打造量子城市与绿色标杆
 
  物联感知网络与量子城市融合应用
 
  规划布局全域物联感知设施,覆盖交通、能源、环境等领域,形成“智能感知-实时分析-动态优化”的闭环管理。结合量子城市概念,通过遥感识别、三维生成等算法,实现全量复刻东方枢纽中心区地上、地表和地下的全域空间资源。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仿真推演和实时反馈,使数字城市能够学习现实城市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反馈到现实城市中进行提升和改造。
 
  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专业规划》明确区域内通信管道采用集约化建设的方式并做好与综合管廊规划相衔接,积极入廊以减少重复开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规划还提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和建筑深度融合以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和景观品质提升。此外,推广光伏基站、液冷数据中心等低碳技术,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降低运营成本。
 
  三、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强化枢纽辐射能级
 
  上海东站作为东方枢纽核心,规划接入沪苏通铁路、沪乍杭铁路等多条干线,并通过市域机场线实现虹桥与浦东枢纽40分钟直达。《专业规划》将构建“安全、高效、畅通、智能”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联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推动跨域算力调度、车路协同等场景落地,推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降低跨境数据时延,助力国际商务合作区“无感通关”和跨境数据流通,形成可复制的“标准统一、运营协同”模式,进一步强化上海在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核心枢纽地位。
 
  未来,随着《东方枢纽中心区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中各项内容的逐步落实,上海东站中心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区域也将成为链接全球的智慧门户,为上海建设卓越城市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 大数据,服务平台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afzhan@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城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慧城市网,https://www.af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