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城市治理中城市内涝处置机制存在短板、城市内涝预警能力建设不足。杭州市气象服务中心围绕城市规划的韧性缺失、内涝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汇集多源数据,研发国产化智能模型,赋能城市内涝管理全链条,从韧性规划、预测预警、内涝处置、复盘总结、回归规划改造的闭环,达成内涝风险管理前置。
一是推进多源数据汇聚整合。通过授权采集12个业务部门自有的86类数据,包括全市气象部门建有各类地面气象站1850个,共建、共享其它行业雨量站共3350个,时间序列最长可达70年的气象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地理信息、地下管网、河道水体等全面城市基础信息数据集,汇聚历史积水、单兵设施、事件处置等近3年应急管理数据集和实时监测感知数据。
二是强化数据全流程处理。在数据融合环节,将气象、水文、地理信息和实时感知数据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融合,形成全面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数据集。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环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格式化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在内涝特征提取环节,从多源数据中提取降雨强度、地形坡度、排水能力等与城市内涝相关的特征。在内涝预警信息共享环节,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将内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高内涝治理的协同性和公众的防范意识。
三是多层次保障数据安全。对于内涝数据,所有相关感知设备均部署加密传输协议,确保从数据源头到处理中心的数据传输安全;对于存储的水位、流速等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定期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安全审计,以识别和修复可能的安全漏洞。对于气象数据,通过与数据提供方签订数据安全协议,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和安全责任;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过程实施监控,确保数据不被未授权访问或篡改;实施数据备份和容灾机制,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对于应急数据,对相关个人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在应急管理平台中部署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
四是实现城市内涝精准预警防御。赋能城市韧性规划,研发内涝风险评估技术,提升积水预测精准度,规划、城管与气象部门协同制定综合性防涝专项规划,并融入《杭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等20余项规划编制工作。赋能内涝预警能力,通过先进的数值模型、机器学习算法和动态耦合技术,研发智能化城市内涝风险预测模型,实现百米级、十分钟更新颗粒度的精细化内涝风险预警,依托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实现靶向预警发布,优化应急物资调配,提高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升内涝处置效能,推动气象信息深度融入内涝治理全链条,实现从规划设计、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到规划优化的全面数据支撑和闭环防涝管理策略。通过精准的预警系统和智能调度,城市内涝防御从全域布防转向重点区域的精准布防。
五是提供系统全面可持续城市内涝解决方案。面向城市规划、应急管理等政府部门,市政建设、水利工程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内涝高影响企业和公众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支持、产品订阅推送。目前已应用项目易涝点雨天交通拥堵指数平均下降35%,每1mm雨量预报经济损失下降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