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慧城市网>智慧环境网>资讯列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2025年03月27日 17:04:33 人气: 12738 来源: 生态环境部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2025年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青年报记者: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像DeepSeek这类AI大模型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我们了解到深圳常州等地已经通过本地化部署DeepSeek实现了环境监测的智能化转型,请问您是如何看待AI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谢谢。
 
  蒋火华:感谢您的提问。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更迭,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火爆全球,不断催生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生态环境监测科技含量高、数据资源多,对人工智能应用有着迫切的业务需求,也能够为人工智能部署落地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目前,DeepSeek已经在我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不少地方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得到初步应用。
 
  2022年2月,我们印发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监测领域的应用。2023年以来,我们按照加快建立现代化监测体系的要求,全力谋划推进监测技术装备的数智化转型。近日,我部印发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这是推进监测数智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也标志着监测数智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在空气和地表水监测方面,通过开展国控站点数智化改造,让自动监测实现“无人运维”,现场运维频次和单次运维耗时将降低70%以上;让手工监测实现“智能采样+智能分析”,在采样上,采用无人机等开展无人采样,在分析上,分区域建设全自动无人化“黑灯实验室”,集中承担水质样品分析任务,采样耗时、人员投入和运输成本将节约50%以上。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传统手段是靠人数、靠人看、靠人辨,我到一些地方调研,现在实时传输红外相机、鸟类鸣声记录仪、两栖爬行动物雷达相机、蝴蝶智能监测仪等新型智能设备,基本能够实现生物多样性自动化监测,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在声环境监测方面,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的仪器设备不仅能监测噪声分贝数,还能识别噪声源,辨别是来自机动车等的人为噪声,还是虫鸣鸟叫等自然声音。这些都是新技术为监测赋能的鲜活案例。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近日,我部联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围绕环境监测等领域研发一批环保机器人、远程运维装备,加快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我们将积极推进新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更加智慧的监测“大脑”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谢谢!
 
  原标题: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答问六)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afzhan@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城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慧城市网,https://www.af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